古瑶垒石文化

  药姑山是一座罕见、浩大的垒石文化展览馆,具有独特性、稀有性、标本性。石头既是古瑶民生产、生活及军事工具,也是其文化、信仰的载体,全面融入了古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一部古瑶文化史,就是一部用石头记录的历史。药姑山上的垒石文化资源特色鲜明:
1.规模宏大。药姑山方圆200余平方公里,都有垒石文化遗存,足见当时这里有大量古瑶民生活。高山有石屋,山腰有石村,山冲有石寨,山涧有石桥,以及大量的石墓葬、石神庙、石祭祀台、石井、石梯地、石沟渠、石碉卡等。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垒石梯地8000多亩,垒石屋场186个,垒石墓葬36处25000多座,垒石沟渠20公里,垒石小道40公里,垒石神台、神庙276座,碉卡200多座,垒石水井1300多口。其中集中连片的垒石文化遗存有100多处。如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大风塝一带遗留的石寨、石洞、石井、石台等瑶族原始石群遗址,与主峰背面的湖南临湘市龙源乡瑶族古寨龙源、梅池、朱楼坡、古塘、漆坡等众多石群古遗址联为一体,面积达到20多平方公里,蔚为壮观,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观赏性。
(古瑶垒石文化遗迹)
2.工艺精湛。作为一个山地民族,同时也因药姑山特殊的地质条件,古瑶民就地取材,匠心独运,妙手点化,把一个山地民族改造、利用石材的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条条人工建造的青石沟巷,一径径石块铺成的台道,一垛垛石条垒成的墙壁,严丝合缝,不用任何粘合剂,历千余年还非常平坦,光滑如新,至今缝隙之间小草都难以生长,足见古瑶民改造和利用自然的非凡智慧和毅力,对石材运用技艺的娴熟。
3.内涵深厚。药姑山垒石文化是研究山地民族文化的独特样本,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如位于药姑山顶峰以南约500米的山腰祭祀台极为奇特,可称得上是国内绝无仅有。在1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有32个砌得相当整齐的祭祀台,规格形状各不相同,全部是用石块垒砌,四周有石砌围墙,并立有男性生殖器石雕,专家确认这里为瑶族先民祭拜天地和盘王的场所。具有此类深厚文化与宗教意义的垒石文化遗存,整个药姑山达到20多处。

更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