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案例研究报告》

        农村电商已成为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8月23日,全国首份电商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深度案例研究报告在广州发布。该报告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三农研究院联合发布,主要通过分析电商行业领先企业——农村淘宝的相关数据,展现电商在助力新农村建设中的效应,并提出推动农村电商与农村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农村电商覆盖率接近50%
        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荼。以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为代表的电商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服务站,布局农村电商市场。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到2016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已经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35万个,而全国行政村总数不到70万个,这意味着我国农村电商覆盖率可能已经接近或者超过50%。
        报告指出,农村电商为新农村建设铺设了弯道超车的快轨,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布局中,农村电商以其对接城乡需求、降低城乡交易成本、融合城乡市场并推动农村资源、人才要素的赋权增能,发挥独特作用。“农村电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农村发展生态。”
 
         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
         报告研究发现,农村淘宝在引进电商要素,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升级;打造电商体系,孕育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促进农村人才回流,全力助推新农村建设;创新运营模式,有效倒逼供给侧改革和助力精准扶贫,全方位帮扶贫困地区发展等方面效应显著。
         据介绍,农村淘宝充分利用相关联公司以及平台资源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共建创新的“供应链”体系、引入“金融保险”的线上营销模式等举措,推动农业品牌化的打造,促进优质优价机制、产业化标准机制的形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品牌溢价等成效。截止目前,在农村淘宝项目已落地和覆盖的全国704个县域中,相继打造了包括巴楚留香瓜、肇源大米、介休小米、洛川苹果、广东化州橘红、湖南湘莲等在内的40多个农特产品区域品牌。
        报告指出,农村电商发展不止于授鱼,还为农村、农民带来了更丰富、更完善的信息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了发展致富的“渔场”,农村、农民利用电商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手段,将自身携带的资产资源带进“渔场”,从而将资源资产收益最大化,真正唤醒了农村长期“沉睡”的资源资产。
 
        吸引大量农村人才回流
       报告指出,农村电商为农村居民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其以低门槛、风险小等优势吸引了大量青年返乡从事电商创业。2016年初,农村淘宝推出“百万英才”项目,建立农村青年电商人才库。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国培养输出6万名农村淘宝“村小二”和农村电商带头人,以及30万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
        随着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农村青年电商从业者普遍能够熟练地使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不仅推广了当地的好产品,而且宣传了地方风土人情,带动了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电商还以网上销售形式倒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让农民与市场对接更加紧密,通过预售、众筹、订制等方式增强了农产品生产的精确性,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
 
       农民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通过对农村淘宝的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政策供给不足、基础设施滞后、品牌化薄弱、电商人才短缺和激励电商企业与三农发展目标融合不够等方面的挑战。
       为此,报告建议,优化政策供给,助推电商网络更广泛地向农村延伸;完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确保电商在农村落地生根;进一步加强品牌规划,形成错落有致、各显其能的电商产业格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农民的电商应用能力;提升服务意识,为新农村建设插上农村电商之翼。
   
       以下为报告全文:

 

来源:南方农村报  /彭辉 程胜涛


更多资讯